创建历史
奥姆斯克国立陀思妥耶夫斯基大学奥姆斯克地区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研究中心成立于1999年12月3日,旨在组织对该伟大作家作品中与地区相关的文化及文学问题进行现代科学研究。在俄罗斯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科学中心中,该中心是唯一一个汇聚了多领域专家的机构,包括文学评论家、文化学者、艺术史家、地方志专家、哲学家、语言学家、书籍研究者和科学史家。中心从“世纪之交”的视角,即“过渡”时代特有的动态进程与发展不可预测性,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及相关区域历史所涉及的全部文化问题。
奥姆斯克地区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研究中心的科学主任是语言学博士、奥姆斯克国立大学教授叶莲娜·阿列克谢耶芙娜·阿克尔基娜。她从事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研究逾四十年,以其对作家哲学散文及随笔叙事的研究成果闻名俄罗斯。其专著包括:《追寻精神、上帝与永恒的完整性(19世纪末俄罗斯哲学散文发展路径)》(1998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记〉:随笔叙事诗学的形成(1840-1860年代)》(2007年)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家日记〉(1876-1877)中的哲学散文:文化传统的命运》(2015年)。
主要研究领域
奥姆斯克地区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研究中心的核心研究主题包括:哲学散文作品中的文化综合本质、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俄罗斯现代主义文化(包括奥姆斯克地区)的主导性影响,以及奥姆斯克城市命运与这位伟大作家个性在文化各层面的关联性。
该中心专注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西伯利亚创作所涉及的文化问题,具体涵盖:
-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诗学的独特性(叙事、文体、艺术时空、体裁);
-
其创作对19-20世纪俄罗斯奥姆斯克外省文化乃至整个西伯利亚文化的影响。
中心特别关注陀思妥耶夫斯基非小说类哲学散文(如《作家日记》《死屋手记》)的研究,同时探究奥姆克斯文化空间、“城市灵魂”与西西伯利亚传说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关联性。亟需对两部与奥姆斯克相关却鲜为人知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重要作品——随笔故事《死屋手记》与哲学散文终章《作家日记》(1876-1880)——进行系统梳理与普及,这将帮助人们认识一个“光明”的、被多数人忽视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学术联系
中心与俄罗斯所有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学术团队保持合作,尤其活跃于与叶卡捷琳堡(乌拉尔国立大学)、托木斯克(托木斯克国立大学)、科洛姆纳(达罗沃耶村“陀思妥耶夫斯基童年博物馆”)、圣彼得堡、莫斯科等地机构的交流,并与奥姆斯克本地机构如弗鲁贝尔美术博物馆、普希金州立图书馆密切互动。
出版计划
中心学者出版专著、科学论文集、学术会议与研讨会材料、教育教学手册,迄今已推出30余部对地区及俄罗斯具有重要价值的出版物。阿克尔基娜教授在奥姆斯克国立大学出版计划下开发并出版了12门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专题课程,面向全校各院系学生授课。其教材《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俄罗斯现代主义文化》于2012年出版。
中心活动
中心学者每年参与或组织3至6场会议、研讨会及青年论坛专题活动,常与奥姆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合作举办“语言-文学-文化”方法论专题,参与弗鲁贝尔美术博物馆“二十世纪·艺术家·作品·时代»文化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及“十二月对话”会议,赴莫斯科陀思妥耶夫斯基基金会“世界文化语境中的俄罗斯文学”研讨会交流,并在奥姆斯克及其他俄罗斯城市的非定期会议上发表成果。
中心为俄罗斯作家纪念日举办会议、研讨会及讲座,包括丘特切夫、契诃夫、果戈里、托尔斯泰、马尔蒂诺夫、列勃林、索尔仁尼琴、冈察洛夫、奥斯特洛夫斯基、莱蒙托夫、格拉宁等。学者发表文章、参与广播电视节目、撰写学术评论。2011年作家诞辰190周年之际,中心举办“时代与世代更迭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国际会议(隶属“陀思妥耶夫斯基·西伯利亚·二十一世纪”科学艺术项目),并出版会议论文集。
2014年2月,大学邀请意大利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专家斯特凡诺·阿洛埃(维罗纳)为学生举办系列讲座;同年9月,中心组织师生与作曲家、音乐学家弗拉基米尔·科帕茨(奥姆斯克-巴黎)会面;2015年3月,基巴尔尼克教授(普希金之家研究所)举办公开讲座“俄罗斯文学研究的当代问题: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契诃夫”。
自2008年起,中心定期举办由物理数学博士克里缅季·尼古拉耶维奇·尤盖教授主持的“生态意识”哲学研讨会。研讨会将表面务实的问题转化为内在而普世的思考。研讨会主持人秉承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观点,认为若缺乏成员意识与道德水平的提升,大学社群企业文化中的任何行动与规划皆无意义。
2017年起,中心启动2021年作家诞辰200周年纪念筹备工作。根据总统令,奥姆斯克被列为重点庆祝城市,将举办“时代与世代更迭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会议。纪念出版计划正在推进,拟邀请莫斯科与圣彼得堡教授讲授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专题课程,并在相关纪念会议框架内举办专题研讨。